一、藜麦产业种质匮乏
一方面,目前生产应用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急需从不同国家、地区大力引进不同类型的藜麦资源,开展适应性种质种植及系统鉴定评价,筛选出适用于中国藜麦生产的主力品种。另一方面,中国藜麦资源原始积累空白,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材料大部分为为国外引进资源。随着藜麦主产国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国外引种难度加大,直接制约了中国藜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引进工作。
二、藜麦种质创新应用不足
国内藜麦品种选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匮乏的基础育种和狭窄的遗传多样性,直接导致中国藜麦种质创新不足。同时,藜麦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常高的药用和保健功效。目前,国内尚未针对此类物质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
三、藜麦高产栽培技术尚未成熟
目前,谷麦郎藜麦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栽培外,其他很多藜麦种植基地尚未针对不同区域生产状况形成配套的高产技术,田间粗放型管理导致植株大面积倒伏、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遇到高温多雨年份,甚至造成绝产。开展藜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解决办法
一、提高藜麦产业投入
多方法、多途径的加大藜麦主产区的引种力度,加强科研团队力量及科研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藜麦新品种的培育,及突破性种质的创制研究。对目前引进的品种开展提纯、复壮,并在多地区进行适应性鉴定及评价工作。筛选出适合不同生产区域、不同生产条件的产量高、质量好、稳定优质的品种,配套并完善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增强其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其高产、稳产性能。此外,藜麦具有耐旱、耐盐碱等生理特点。深入揭示藜麦抗逆机制,对于开发和充分利用干旱、盐碱地,对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藜麦产业多形式发展
藜麦作为唯一的单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全营养食品”,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均衡,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同时富含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被冠以“营养黄金”、“未来食品”的称号。国内藜麦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藜麦初加工产业的同时,加快藜麦深加工步伐,开发特色、保健、专用食品,提高藜麦产品附加值。
藜麦,三色藜麦,藜麦批发,藜麦厂家,藜麦生产批发,谷麦郎藜麦,详情请联系客服!